11月15日,惠城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欧阳静老师应邀到1彩2平台作题为“小学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实施路径与案例探究”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小学教育系常攀攀博士主持,2020级小学教育专业全体学生及其他感兴趣的学生参与了本次讲座。
活动现场一
欧阳静老师从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的经验、内涵、模型构建和案例探讨这四个方面来展开讲座。讲座开始,欧阳老师提到,从国内外对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的相关政策和实践经验来看,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应成为学校教育的未来方向。在此基础上,欧阳老师分析了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的基本内涵,并以“客家饮食与文化”的跨学科主题活动为例,对跨学科主题活动的设计开展进行了系统解读。
活动现场二
随后,欧阳老师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跨学科特性,基于《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相关要求,为同学们分享了《探寻客家建筑,领略艺术之美》的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其中阐释了跨学科主题活动模型“真实性、综合性、整合性、应用性”的基本特性,以及跨学科主题活动的具体实施路径。欧阳老师对于案例的详细讲解让同学们深度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理念与实践过程。
活动现场三
在交流互动环节,针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课时保障和开展时间”问题,欧阳老师回答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以及活动本身的内容特性,有些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实施可能需要持续一个学期甚至更长时间。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如有必要,教师也可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时间,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共同开展实践活动,这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亲子互动机会。
参加讲座的同学表示,欧阳老师的讲座为学生解答了很多关于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的问题,同时深化了对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和实践认知,对于未来更好地胜任小学教育工作具有启发意义!
(文:常攀攀、林美霞 图:林美霞 审稿:谢桂新 )
审核:陈伟 发布:谢晓谦